【行业】大储-盈利能力边际改善迎新增装机大年(32页)
国内新能源装机占比快速提升。预计 2030 年前后,新能源发电装机将接近 20 亿千瓦;2050 年前,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超过 40 亿千瓦,发电量占比接近 50%。
新能源由于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大规模接入将使电力系统承压,迫切需要额外工具维持电网稳定,储能应运而生。工业、工商业和居民用电负荷特征差异大,用电负荷曲线与发电曲线并不完全适配,对削峰填谷、平抑电网波动、实现电力电量平衡的需求迫在眉睫。据中电联《煤电机组灵活性运行政策研究》,我国灵活调节电源装机占比不足 6%,大幅落后于欧美国家。通过配置储能以改善用电质量,维持电网稳定,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加快火电灵活性改造更显电力系统消纳的迫切需求。灵活性火电调峰机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是解决电网消纳难题的三类主要工具。火电灵活性要求实现机组最低负荷运行、输出功率灵活可变等,涉及电厂内部多个子系统的变化,如对机组设备的本体进行改造,或新建其他辅助设备:对于纯凝机组,改造主要针对燃料供应和锅炉部分,包括富氧燃烧、等离子稳燃技术等;对于供热机组,改造则针对热电解耦的问题,包括汽轮机本体改造和通过电锅炉、储热罐等设备增加热电机组的调峰能力。火电灵活性改造无法双向调节,调节时会产生碳排放;火电建设体量大、工期长,约需 3-6 年;投资额较大,且对地理资源有一定要求,需接近煤炭资源、冷却水资源、道路运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