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能源IT-新型电力下能源IT研究框架(69页)
传统“源随荷动”:即传统的电力系统可以根据用电侧的负荷来调整电源的发电量;其前提是用可控的发电系统去匹配波动幅度不大且可测的用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滚动调节,从而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新型“源网荷储”互动: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由于随机变化、弱可控的电源并不容易直接跟随随机性升高、可测性降低的负荷做出调整,电力系统需要从“被动”的跟随调控,转化为“主动”的协同调控。通过源源互补、源网协调、网荷互动、网储互动和源荷互动等多种交互形式,充分发挥发电侧、负荷侧的调节能力,促进供需两侧精准匹配,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云大物移智链边”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侧逐步融合应用,推动传统电力配置方式由部分感知、单向控制、计划为主向高度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转变。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平衡控制和调度体系逐步建成,源网荷储协调能力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