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预制菜-对标巨头产业规模化待提升(17页)
预制菜是以蔬、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通过清洗、分切、调味、腌制、滚揉、成型等预加工工艺而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具备即食或加热即食的便捷特性。为了便于储存和运输,制成品通常被置于零下 18 度的低温环境并被迅速冷冻,包装后随即进入冷链流程。
预制菜源于加工工艺较为简单的“净菜”。净菜指新鲜蔬菜原料经过分级、清洗、去皮、切分、消毒和包装等处理加工,达到直接烹食或生食的卫生要求,净菜最早源于美国,20 世纪 60年代实现商业化经营。在我国,长期以来,蔬菜以毛菜的形式被贩售;20 世纪 90 年代,麦当劳和肯德基等美式快餐连锁进入中国,催生了中国的净菜加工产业。之后,我国餐饮行业快速发展,连锁化经营逐步扩大,同时涌现团餐、外卖等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在需求的倒逼下,2000年前后,我国陆续出现了半成品菜生产企业,针对下游需求,企业对肉、禽和水产等原料展开进一步加工,丰富了半成品菜的“菜谱”。同一时期,我国的冷链基础设施得以完善,为预制菜行业的成型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目前预制菜在餐饮业即 B 端的渗透率仍较低,随着市场的深入推广,未来引入预制菜的餐饮企业将会增多,预制菜在餐饮业的渗透率仍有很大的攀升空间。按照 4000 亿元市场规模估算,目前预制菜在餐饮 B 端市场的渗透率仅不足 10%。相对中国 4 至 5 万亿的餐饮市场而言,当前预制菜的渗透率过低;相比麦当劳、肯德基、真功夫、必胜客、吉野家、西贝莜面和小南国等餐饮头部企业对预制菜的使用率(85%至 100%),餐饮市场整体不足 10%的渗透率也过于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