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军用无人机-部署万里长空上曙光初露(74页)

军用无人机由美国率先投入战争场景,长时间执行战场侦察与评估任务,也承担部分电子干扰工作,为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使用“捕食者”、“猎人”等无人机,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境内进行了大量战前与战中常态化侦察,为空袭提供了充分、高效的情报支援。在美国对阿富汗战争中,由于地形的阻碍,无人机承担了地面部队的多项任务,其中美国投入的察打一体无人机更是取得了可观的战果。阿富汗战争是无人机发展的转折点,察打一体机的运用自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重视。 凭借无人机与坦克、火炮的有机结合,阿塞拜疆对亚方坦克、步兵战车、榴弹炮等地面武器造成了大量破坏,进而占据了有利的战场态势。纳卡冲突中,亚美尼亚由于缺乏有效的对空侦察体系和密集火力网,无法第一时间侦知阿塞拜疆无人机动向,以至于被敌方无人机大量杀伤。阿塞拜疆的主力装备是来自土耳其的TB-2 无人机,重量只有美国 MQ-9“收割者”的 1/8,巡航速度 128km/h,搭载 4 枚 MAM 激光制导导弹,具有反坦克能力。在摧毁亚美尼亚防空系统后,TB-2无人机就能对无防护地面目标进行一边倒打击。除 TB-2 无人机外,阿塞拜疆还装备了以色列的“哈洛普”无人机和俄罗斯的“安-2”无人机。这三种无人机价格低廉、可大量部署,使用成本极低。传统军事观点认为,非隐形无人机战场生存能力差,俄乌冲突的经验教训让全球反思:雷达系统很难识别出小型无人机和紧贴地面飞行的无人机。冲突初期,即使是野战防空和区域防御防空能力相当先进的俄军,也未能完全抵挡住乌克兰运用并不先进的 TB-2 展开的打击。以上案例足以证明:在辽阔地域发生的大规模冲突中,非隐形无人机依然拥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而且随着战争的持续,双方主战装备不断损失,防空能力都在持续下降,此时非隐形无人机的生存条件将大为改善,传统非隐形无人机仍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