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国内大储市场-因地制宜,蓬勃向上(33页)

储能是建设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高电网柔性和灵活性的关键技术。储能是将不易储存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形式储存起来,供需要时使用的技术。储能系统可动态吸收并储存来自发电侧或电网的电能,在需要时释放,从而改变电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同步完成的模式,使得实时平衡的“刚性”电力系统变得更加“柔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和波动性等固有特性,灵活性不足,其大规模并网往往对电能质量、输配电稳定性、电能利用效率等存在影响,储能系统可以通过跟踪计划出力、调峰调频、负荷侧管理等方式,提高电能质量、输配电稳定性,并减少弃风弃光,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发改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储能能够显著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支撑分布式电力及微网,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国内储能装机高速增长,表前大储为装机主力。全球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2021 年全球累计装机达 25.37GW,同比增长67.8%。我国是全球新型储能装机的主力市场之一,2021 年新型储能新增投运项目规模占全球的 24%。2021 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 5.73GW,同比增长 74.7%;新增装机 2.45GW。从存量装机场景来看,大储项目(电源侧和电网侧)是国内装机主力,2021 年占据了全国新型储能装机的 76%。2022 年大储装机再创新高,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储平分秋色。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初步统计,2022 年我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 6.21GW/14.32GWh,则按照功率计算的增速为 153.5%,装机增势强劲。储能与电力市场统计,在年内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容量中,新能源配储和独立储能是装机的两大主要类型,容量占比分别为 45%和 44%;用户侧储能占据 10%(含 3 个 10 小时铅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