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光伏-百舸争流千树万树梨花开(46页)

本轮周期反转,硅料价格高位回落。国内产能依靠发动硅料双反续命,得以赶上本轮周期。而后在终端需求刺激下,下游扩产速度远高于硅料,叠加长协机制造成可流通散单减少,硅料价格大幅上涨。后续随着硅料产能环比上升幅度较大,配合有关部门规范市场的文件及举措出台,硅料价格一度在高位维持。而近阶段以来,随着硅料产能的持续落地,库存水平已由负转正,同时伴随着终端观望情绪浓厚,库存量维持逐日增长的趋势。成本控制能力是硅料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价格端上,由于硅料是类大宗商品的同质化原材料,合格品不会有明显差价,因此成本基本决定了厂商盈利水平。成本端上,多晶硅的折旧成本较高,现金成本主要取决于物料单耗(硅粉、电耗、蒸汽、水等)以及要素价格。而技术能力对硅料的相对售价和物料单耗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于企业盈利影响较大。国内厂商在技术上成功实现了赶超,叠加国内人力成本较低、产业集聚的优势,特别是内蒙古、新疆等地还拥有电力价格优势,最终形成了相对竞争优势。国外厂商撑过周期底部,近阶段有复苏趋势。在 2010 年左右的周期中,主要厂商为国外大型化工龙头,且普遍具有半导体晶圆相关的深厚行业背景。但随着周期逐渐归于底部,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给海外巨头带来压力,2016-2020 年间大量企业如 MEMC、Hemlock、Tokuyama 等选择了离开光伏多晶硅领域。而随着本轮需求启动,原本受亏损影响即将绝迹的海外硅料产能出现了一些死灰复燃的趋势,Wacker 利润暴增,REC 计划重启摩西湖工厂,OCI 马来工厂业绩迅速反弹。同时海外新建产能普遍注重 N 型硅料,而国内产能仍在替换升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