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乳制品报告-伊利股份VS蒙牛乳业(29页)

乳制品行业低速稳定增长,未来仍有市场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营养意识的普及和企业对乳制品市场的开拓与培育,近十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收入规模有了较为明显的扩大。2008 年爆发三聚氰胺之后行业增速大幅下滑,2009 年增速只有5.9%,此后行业增速开始触底回升,2016 年行业收入规模近3500 亿元,同比约增6.5%,2006~2011 十年复合增长率达11.68%。从未来趋势来看,进入新时代时期,我国居民开始对美好生活品质追求进行,乳制品消费结构也将会有较大改善,随着居民乳制品消费逐渐高端化、多样化,乳制品的支出消费总体会呈现出上升趋势。 供给收缩需求恢复,乳业步入新周期。乳制品行业受上游原奶供给波动影响的叠加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平均3-4 年一个周期,从图1 可以发现09 年、12 年、15-16 年都是乳业增速低点,16 年下半以来,受供需改善因素,乳业开始慢慢走出低谷,2017 年乳制品行业开始迈入新的增长周期,以伊利、蒙牛为龙头的乳企也开始步入新一轮周期式的业绩增长阶段。 未来行业驱动因素:量稳价增量。 过去十年我国乳制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2016 年乳制品产量CAGR6%,2016 年全国乳制品产量约2993 万吨,其中液体乳产量约2703 万吨,同比增7.5%。 量价齐升的黄金十年(1999-2008)。蒙牛开始崛起,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发展势头强劲,蒙牛收入增速快于伊利以及行业复合增速。1999 年,蒙牛的销售额只有4000 万元,8 年时间蒙牛经历了惊人的成长曲线,到了2007 年时,蒙牛的销售额超过了伊利,这一年蒙牛213.18 亿元,伊利193.60 亿元,蒙牛也成为国内第一个营收过200 亿的乳业公司。当时一个只有8 年历史的黑马成功实现了逆袭,成为了中国乳业的新王者。 行业调整期(2008-2011)。伊利从三聚氰胺事件快速复苏,蒙牛投身中粮后,管理层变动比较频繁。2008年,蒙牛238.65 亿,伊利216.59 亿;2009 年,蒙牛257.1 亿,伊利243.24亿;2010 年,蒙牛302.65 亿,伊利296.64 亿,伊利收入增速快于蒙牛及行业复合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