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题公园-游乐世界,这边风景独好(25页)
中国游乐场/器械类主题公园占据半壁江山,具有明显主题的公园游客量明显多于游乐场类公园。根据第三方旅游行业研究及咨询机构美国 AECOM 集团的报告,按主题公园数量统计,在目前中国的主题公园中,游乐场/器械类占比最高为 53%,奇幻/卡通人物占比 16%,历史文化占比 13%,动物/海洋动物占比 9%,自然/景观占比 5%,演艺/媒体占比 2%,其他占比 2%。其中,具有明显主题的公园游客量会明显多于游乐场/器械类公园,游客量达百万以上的大型主题公园中,有明显主题的公园占比更高。
现代意义的主题公园起源于欧洲,兴盛于美国。1952 年,荷兰的一对马都拉家族夫妇为纪念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独生子,兴建了一个微缩了荷兰 120 处风景名胜的微缩景观公园“Madurodam”。1955 年,洛杉矶迪士尼乐园建成营业,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行业的开端。迪士尼通过卡通形象塑造获得第一轮收益,并在其基础上二次开发,将卡通人物和故事情节引入主题公园之中,获取二次收益,此种运营模式至今仍是全球大多数主题公园的模仿对象。
随着经济发展,观光旅游兴起,微缩景观公园开始涌现。1989-1994 年,深圳华侨城旗下的微缩景观陆续建成并开始营业;1989 年“锦绣中华”建成营业。1991 年,“中华民俗文化村”建成营业;1994 年,“世界之窗”建成营业。与此同时,不再局限于影视基地的二次利用,主动将影视城与演艺相结合。1991 年,三国影视城开业。1996 年横店影视城和宋城景区同时开业,此后宋城演艺推出“千古情”系列演出,持续至今。至此,我国的主题公园才真正的具有“主题”。但由于IP 不具有排他性,门槛较低,全国各地涌现许多类似主题公园,相似程度很高,重游率低下,因此导致一批主题公园的倒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