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蚂蚁集团-支付宝是如何练成蚂蚁金服(30页)
淘宝网上线之初,买卖双方缺乏信任成为一大难题。2003 年,全球个人电子交易平台 eBay 意图进军中国,阿里巴巴彼时在企业商务已大放异彩,但尚未涉入个人交易。马云决定创建一个 C2C 商品交易网站与 eBay 展开竞争,继续开拓新兴领域。2003 年 4 月,阿里一个内部创业团队紧锣密鼓地建立淘宝网,并在 5 月 10日正式上线,20 天后注册用户就达到 1 万名。创立初期,淘宝网站有大量用户咨询业务与进行下单,但大都因买卖双方之间缺乏信任而难以达成交易,多数的成功交易在同城进行,采用线上下单、线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方式。在买卖双方之间建立信任桥梁,成为淘宝网乃至于国内电子商务的首要任务。
彼时的支付工具无法解决新兴的信任难题。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刚起步,首信易、环迅支付等早期第三方支付平台更多是作为一种单纯的网络支付工具,起到连接所接入商家与银行等结算机构的作用,无法解决线上交易中的信任问题。此外,由于海外(尤其美国)信用体系具有较浓厚的消费者保护机制,非本人授权进行的支付可获得卖家全额退款,信贷交易中信用卡承付人如对购买商品服务不满意或产生纠纷时,也可主张各种赔偿,消费者不担心网上交易双方诚信的问题。因此当时全球最大的线上支付公司 PayPal,其支付机制也无过多考虑线上支付双方的信任问题,对于国内的电子商务无法直接复制使用。
阿里巴巴“诚信通”以中间人角色建立互信,启发支付宝的核心功能。早在 2002年,阿里巴巴推出“诚信通”,企业身份通过第三方独立机构确认并提供资质认证,解决网络贸易信用问题,本质上具备了“第三方担保”的功能。淘宝团队从这个思路出发进行拓展,推出一种基于担保交易的支付工具。买家下单商品后先将钱汇入三方账户(淘宝网在银行的对公账户),淘宝网收到买家的付款之后先通知卖家发货,直到买家确认收货并同意支付后再付款给卖家。淘宝网成为交易双方的中间人,凭借“信用中介”的模式,解决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