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自动驾驶产业链-科技出行蔚然成风(57页)
我们判断,当前智能电车市场呈现特斯拉与新势力领跑,传统车企快速转型,互联网与消费电子巨头加速进场的趋势;主要由于 1)估值体系切换(特斯拉约10x-20x PS、新势力约 5x-10x PS vs. 传统车企的估值中枢约 10x-15x PE);2)2C 端需求逐步释放(我们预计 2021E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 200+万辆,渗透率近 10%);3)智能电车涉及上游的电池、电子/通信与软件、中游的整车制造、以及下游的互联网生态,产业链延伸价值可期。
我们预计,汽车电动化渗透率的抬升,有望带动智能化的加速推进。从系统分拆来看,汽车自动驾驶主要分为 1)感知系统(包括以车载摄像头为主导的视觉感知与以激光雷达为主导的激光感知),结合 GPS/IMU/北斗等在内的导航系统,收集车身周围的实时数据;2)传输系统,通过元器件/V2X 等通讯设备与通讯技术,将相关数据传输至决策系统;3)决策系统,通过运用芯片、软件/算法、以及高精地图等,得出相应的路径规划与决策信号;4)执行系统,通过接收感知系统的数据、以及决策系统的决策信号采取包括刹车/警示等在内的行车决策。
从自动驾驶等级分类来看,工信部将自动驾驶系统分为六级(L0-L5 级);其中,L3 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在驾驶自动化系统激活的情况下,可接管驾驶员完成设计运行条件内的全部动态驾驶;但在不满足设计运行条件的情况下,需向驾驶员提出接管请求/无法自动达到最小风险状态 vs. L4 级在不满足设计运行条件或接管无效的情况下,可自动达到最小风险状态;L5 级为无设计运行条件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