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化妆品医美-美丽盛开,国货齐放(56页)

化妆品作为集功效与概念、实用与文化于一体的多元素消费品,在本质上满足了用户两大层面的需求:1)生理需求:作为护肤品本身的功能性,如维持肌肤正常状态、修护受损肌肤;2)心理需求:如缓解容貌焦虑、作为奖励机制、自我身份认同等。因此,衡量化妆品的消费属性,不能单一从产品本身的成分、生产技术出发,更需要挖掘产品背后的品牌调性与用户连接,从而帮助判断产品和品牌的全生命周期价值。 从行业角度,低进入门槛、强创新周期、高利润留存决定化妆品市场的多变性与分散性。相比白酒、家电、服装等其他可选消费品,化妆品行业具备:1)生产技术要求较低,尤其是彩妆细分品类 OEM/ODM 代工比例较高;2)产品迭代速度快:新品多以季度/年度为单位推新、历史单品每年持续迭代;3)利润留存率高:70%-80%毛利率、15%-30%净利率,从而吸引不断的新进入者,行业竞争程度较为激烈。 化妆品社零占比稳步提升,经济放缓口红效应凸显。作为弹性较大的可选消费品,化妆品具有差异化、有粘性、提价能力强等属性,在历史周期中均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消费者对低价奢侈品具有偏爱趋势,即“口红效应”,而在经济复苏时,化妆品又受益于整体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以英、美为例,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妆行业下降的幅度及速度均慢于整体GDP,中低端自主品牌崛起,而在经济复苏期间,美妆增长又高于整体 GDP。对于中国市场,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化妆品零售额相对于整体商品零售额的表现也与英美类似,进一步验证了其具有较强的增长韧性。从 2014 年至 2020 年,化妆品零售总额在我国社零总额中的占比已由 0.70%稳步上升至 0.87%,未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