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军工锻造-百炼锻精品国防建设助发展(36页)
锻造的定义。锻造是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的零件(或毛坯)并改善其组织和性能的加工方法。金属材料经过锻造加工后,形状、尺寸稳定性好,组织均匀,纤维组织合理,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机械装备中的主承力结构或次承力结构件一般都是由锻件制成的,锻件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锻造的主要原材料为金属棒料、铸锭等。这些原材料在其冶炼、浇注和结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气孔、缩孔和树枝状晶等缺陷,因而,铸造工艺很难制造出能胜任需要承受冲击或交变应力的工作环境的零部件(例如传动主轴、齿圈、连杆、轨道轮等)。但是,金属棒料或铸锭在经过锻造加工后,其组织、性能均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同时,由于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可使粗大晶粒细化,得到致密的金属组织,从而提高锻件的力学性能。此外,在零件设计时,若正确选用零件的受力方向与纤维组织方向,还可以提高锻件的抗冲击性能。
锻造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制造业领域。锻造行业上游主要为各类金属材料冶炼企业,如碳钢、不锈钢、合金钢、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等,上游原材料的供应能力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锻造行业的发展水平。原材料成本占锻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高,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产品价格具有较大的影响。
我国锻造能力稳步提升,与世界领先水平仍存差距。从全球锻造行业来看,德国、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原材料、装备水平、锻造技术和工艺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依托高端的生产设备及先进的加工工艺,能够生产出大尺寸、高精度、高性能的产品,长期占据着全球主要的高端应用市场。近年来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锻造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锻造能力稳步提升,在某些产品领域形成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市场格局,但我国锻造行业在原材料、热处理工艺、锻造工艺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制约了我国锻造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