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新材料-颗粒硅助力提效降碳布局长期(33页)

电力是影响多晶硅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由于光伏产业发展的主线是降本,且多晶硅属于高度同质化的产品,生产成本决定了企业在下行周期的竞争力。从多晶硅生产成本构成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原料工业硅、电力、折旧,其中工业硅与多晶硅同属于高能耗产业,因此工业硅的生产成本也受电力影响较大。在成本端工业用电价格上升、需求端具有持续降本诉求的趋势下,多晶硅行业面临更高的成本控制要求。

光伏补贴曾主导产业波动。光伏级多晶硅的需求来自下游装机,而在发展之初,光伏发电成本远高于火电,光伏需求、供应商利润与补贴强度密切相关,因此在这期间的多轮多晶硅价格上涨主要来自全球各地的政策推动,如 2000 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2004年德国率先出台光伏度电补贴、2007 年西班牙推出高额补贴、2013 年我国发布光伏上网标杆电价、2015 年推出光伏领跑者计划。同时,财政负担、金融危机等因素导致的光伏

地缘政治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不容忽视。2012 年,美国与欧洲相继对我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调查(反倾销反补贴),并最终征收 23%-254%的双反税,当时欧美市场约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份额的 90%。上述事件对我国光伏产业造成了显著的影响,2013 年中国光伏电池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额分别下跌 48%和 71%,国内超过 350 家光伏企业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