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培育钻石行业-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38页)

培育钻石是在模拟天然钻石生长的环境中培育而成,成分和结构与天然钻石相同。培育钻石,又称生长钻石,指在实验室或工厂里通过一定的技术与工艺流程制造出来的与天然钻石的外观、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完全相同的晶体,与天然钻石区别在于二者形成的地方不同。天然钻石形成于地表下超过100公里深处,碳元素在地幔中的高温高压环境中结晶形成钻石,而培育钻石则是通过在培养仓人工创造出天然钻石苛刻的形成条件,逐渐生长而成。不同于仿钻类的莫桑石和锆石(立方氧化锆),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无法通过肉眼或简单设备鉴别,需要用专业仪器通过光谱、晶体生长纹、阴极发光等方法才能综合评估出培育钻石的特征,而立方氧化锆、莫桑石虽然在外观上、光学特质上与钻石有相似之处,但在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上差异较大,是伪钻石。 技术突破带动市场发展,培育钻石行业认可度和消费者认知度持续提升。培育钻石的历史始于1952年,美国科学家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合成出第一颗人造金刚石。1953年,瑞典工程公司秘密研制出40颗小粒钻石。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合成HPHT钻石。1963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细粒钻石诞生。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并量产,部分国家开始尝试培育钻石饰品,2012年至2015年期间,培育钻石已在部分国家时尚消费市场零星出现。2018年以来,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为培育钻石正名和全球钻石行业巨头戴比尔斯进军培育钻石饰品市场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和推动下,培育钻石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内金刚石相关产品制造企业也陆续推出培育钻石产品,如黄河旋风,上海征世、中南钻石等企业均有相关产品出售。 高温高压法(HTHP)为国内主流,合成技术领先世界。高温高压法(HTHP)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应用,其完全模拟天然钻石的生长过程,合成原理是石墨粉在超高温(1300–1600°C)、高压(压强5–6GPa)的反应舱内及金属触媒粉催化作用下,在晶种上结晶,以形成钻石晶体。该种方法下合成的人造金刚石主要为颗粒状单晶,合成速度快、单次产量高、具备较好的经济性;但是受限于高压设备的结构设计,目前合成出的金刚石单晶尺寸相对较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功能性材料方面的广泛应用,预计未来在该方面会有所突破。根据贝恩咨询报告,全球50%-60%的培育钻石是在中国采用高温高压技术生产的,在HPHT培育钻石的生产上,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几乎垄断全球HPHT法生产。